銷量數據
根據乘聯會統計,2023年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29.3萬輛,同比下降37.9%,環比下降40.4%,無論同比增速還是環比增速都是本世紀以來的1月最低數據,車市沒有實現1月開門紅,這是符合預期的合理走勢。隨著國際油價下降國內油價進入調整通道、部分新能源車企順應降價/提升用戶權益趨勢、加大終端促銷等舉措均有利于車市回暖。但由于今年春節是本世紀最早的關系,產銷環節工作日同步減少,銷量潛力未得到充足釋放。1月廠商批發銷量144.9萬輛,同比下降32.9%,環比下降34.8%。受新能源市場拉動的影響,部分車企表現分化明顯。1月自主車企批發75.8萬輛,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41%。主流合資車企批發46.1萬輛,同比下降47%,環比下降32%。豪華車批發23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14%。
新年伊始進入消費者對政策觀望的過渡階段,去年新車銷量的爆發也讓春節假期充電高峰期的服務難題再次凸顯。疫情后,新能源剛需車型成本繼續承壓,補貼退坡帶來的價格復雜調整,新能源車市場格局正在重塑。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38.9萬輛,同比下降7.3%,環比下降48.2%。12月出現的新能源銷量走緩特征仍在延續。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3.2萬輛,同比下降6.3%,環比下降48.3%。(來源:乘聯會)
部分新能源品牌具體交付量如下:
重點行業動態
1. 政策跟蹤
工信部網站17日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加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技術攻關,推進先進儲能技術及產品規模化應用。研究突破超長壽命高安全性電池體系、大規模大容量高效儲能、交通工具移動儲能等關鍵技術,加快研發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氫儲能/燃料電池等新型電池。推廣智能化生產工藝與裝備、先進集成及制造技術、性能測試和評估技術。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替代材料的開發應用。推廣基于優勢互補功率型和能量型電化學儲能技術的混合儲能系統。支持建立鋰電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臺,開展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研究,探索建立電池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來源:中國新聞網)
1月5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布《關于2023年小客車指標配額和配置比例的通告》,2023年小客車指標配額為10萬個,其中普通指標額度3萬個,新能源指標額度7萬個。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中,家庭指標額度占比從70%提高到80%。與2022年北京小客車指標配額及分配相比,今年指標總額、普通小客車及新能源指標整體比例未變,但在7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中,家庭指標額度從44520個提高到50880個,占比從70%提高到80%,政策進一步照顧“無車家庭”。(來源:北青網)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1月發布《關于調整2023年上半年節能車增量指標配置額度和申請條件的通告》,明確2023年上半年將額外增加3萬個節能車增量指標配置額度,并臨時取消非本市戶籍人員申請節能車增量指標的繳納職工社會醫療保險條件要求。根據《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規定,每年常規增量指標配置額度為12萬個(即每月1萬個),其中節能車增量指標為1.2萬個、普通車增量指標10.8萬個。新能源車指標未納入增量指標管理,可免搖號、免競價直接配置。上述通告實施后,2023年上半年節能車增量指標增加至3.6萬個,即每月6000個。(來源:雪球)
1月29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多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支持舉措:一是稅費優惠,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內并已列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二是促進汽車消費。《方案》明確,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0000元的財政補貼。根據2021年上海市政府發布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從2023年1月1日起,上海新能源汽車專用的綠牌將只給純電動汽車,不再給插電混動車型和增程式混動車型。而且,從2021年5月起,上海已經不再為10萬元以下、車長4.6米以內的新能源車發放綠牌。這意味著,在今年購買插電式混動及增程式車型、以及10萬元以下、車長4.6米以內的新能源汽車,可以享受免購置稅的國家層面的優惠,但不發放上海新能源汽車專用綠牌。并且此次的置換補貼延續方案中,補貼對象也僅限于純電動汽車。這也表明了上海將成為繼北京之后的第二座堅定發展純電動路線的城市。(來源:光明網)
2. 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13年 投入超1500億元,2022年我國免征新能源車輛購置稅879億元
2010年,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我國正式開始了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路。根據工信部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從2010年政策起步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超過1521億元,覆蓋了超317萬輛車。而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已有13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迎來終止。隨著數次新能源補貼退坡,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逐漸降低。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的攀升,已不再是財政補貼的刺激,而是市場自身的內驅力。(來源:快科技)
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和綠色低碳發展,稅務部門認真落實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2022年全年累計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879億元,同比增長92.6%。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自2014年起國家一直對新能源汽車實施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2022年9月,又將該項政策延續至2023年12月31日。(來源:新華網)
3. 中國充電聯盟:2022年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5.4萬臺
2022年12月比11月公共充電樁增加6.6萬臺,12月同比增長56.7%。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充電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179.7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76.1萬臺、交流充電樁103.6萬臺。2022年1月-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5.4萬臺。全國充電電量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四川、浙江、河北、福建、上海、陜西、湖南、北京等省份,電量流向以公交車和乘用車為主,環衛物流車、出租車等其他類型車輛占比較小。2022年12月全國充電總電量約21.4億度,較上月增加1.5億度,同比增長82.8%,環比增長7.6%。2022年1-12月全國充電總電量為213.2億度。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TOP 5分別為:特來電運營36.3萬臺、星星充電運營34.3萬臺、云快充運營25.9萬臺、國家電網運營19.6萬臺、小桔充電運營9.4萬臺。(來源:中國充電聯盟)
4. 中汽協:去年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
1月28日,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2年,汽車出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屢創月度歷史新高,自8月份以來月均出口量超過30萬輛,全年出口突破300萬輛,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增長。2022年12月,汽車企業出口32.4萬輛,環比下降1.9%,同比增長45.4%。2022年,汽車企業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出口8.2萬輛,環比下降14.2%,同比增長3.6倍。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來源:蓋世汽車)
5. 碳酸鋰價格經歷兩年暴漲后,迎來快速下跌
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月9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10500元/噸,均價報49.1萬元/噸,創逾4個月新低,已連跌21天。而后下跌趨勢繼續,1月16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47.65萬元/噸,較2022年11月上旬的最高點下跌幅度超10萬元/噸。1月20日,均價跌至47.5萬元/噸。春節假期后,國內碳酸鋰價格跌勢不改。碳酸鋰價格較去年11月中旬59萬元/噸的歷史最高均價累計下跌超10萬元/噸,跌幅接近21%。此前,持續大漲的鋰材料價格使整個產業鏈陷入了“為上游打工”的魔咒,隨著鋰礦供給增加,碳酸鋰價格見頂回落,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鋰礦的供應問題是系統性的,預計在未來七到八年的時間里,鋰礦供應將持續吃緊,目前還不能很好地判斷碳酸鋰價格是否會繼續下跌。(來源:新浪網)
上市新車速覽
1. AION S炫550,為AION S的新增車型,售價13.98萬元,配備最大功率為100kW、峰值扭矩為225 N·m的電動機,搭載55.2kWh電池組,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430公里。
2. 納米BOX,東風旗下純電小型SUV,售價5.97-6.47萬元。搭載的是最大功率為33kW的電動機,峰值扭矩為125N·m,最高車速可達100km/h。續航方面,新車搭載了容量為15.97kWh的磷酸鐵鋰電池組,續航里程為201km。
3. 凌寶uni超甜版,吉麥新能源旗下微型車,售價4.48萬,搭載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20千瓦,峰值扭矩85 N·m。電池配備磷酸鐵鋰電池,容量為15.97kWh,續航里程為201km,僅支持普通交流慢充。
高達Portfolio公司動態
1. 禾賽科技
1 月 5 日,禾賽科技亮相全球電子消費品盛會 CES 2023,首次在海外市場公開展出已獲多家主機廠總計超過 100 萬臺定點的 FT120 純固態激光雷達。這是禾賽面向 ADAS 前裝量產領域推出的一款近距補盲激光雷達,具有純固態、超廣角等特征,是禾賽多年芯片化技術沉淀的又一匠心之作。此外,禾賽展位上有一臺金色的 AT128,象征著禾賽已累計交付超 10 萬臺激光雷達,并成為 2022 年度全球車載激光雷達行業名副其實的“交付王者”。除產品外,公司首次對外展出自建工廠麥克斯韋模型,麥克斯韋建筑面積超 6 萬平米,外形上設計靈感來源于航空母艦,將作為研發和制造基地使用,預計年產能百萬臺,整線自動化率高達 90%,將于今年夏季正式投入運營。
1月7日,禾賽科技正式宣布獲得上汽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飛凡汽車前裝量產項目定點。飛凡汽車旗下的全新車型將搭載禾賽車規級超高清激光雷達 AT128。
2. 億咖通科技
在CES 2023上,億咖通科技與smart展出了由兩家公司攜手打造、由AMD技術賦能的高性能沉浸式智能座艙旗艦車載計算平臺。該款次世代智能座艙車載計算平臺將搭載于smart品牌于2024年規劃推出的純電量產車型之上,亦是繼億咖通科技和AMD于2022年8月公布的全球戰略合作后,首款由億咖通科技采用AMD技術設計與開發的車載計算平臺。這款智能座艙將采用AMD銳龍?嵌入式V2000處理器和AMD Radeon? RX 6000系列GPU,將提供領先的算力和驚艷的游戲主機級視覺圖像渲染能力。該平臺結合了AMD硬件以及億咖通科技的創新產品設計和軟件能力,從源頭開始的產品設計將帶來卓越性能和突破性顯示功能。
3. 六分科技
1月中上旬,六分科技與合作伙伴悅視科技利用“5G+高精度”先進技術,聯合為蘇州公交進行智能化升級。搭載“5G+高精度”智能車載終端的智慧公交,將實現精準到站時間預估、精準調度、安全規范駕駛等功能,為用戶帶來更安全便捷的出行體驗。
4. Momenta
1月12日,智己汽車IM TECH DAY #IM AD專場# 圓滿舉辦,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與Momenta CEO曹旭東親臨現場,首度公布了IM AD 2022年度數據戰報(數據統計周期9-12月,含Pilot/ACC數據),其中,使用IM AD的用戶占比超過89%,高頻使用IM AD的用戶占比接近60%,這些用戶在超過25%的行程中開啟了IM AD。亮眼的數據印證了用戶對于IM AD的高度認可,用戶源源不斷的數據貢獻將不斷驅動IM AD快速迭代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