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數據
中汽協數據顯示,12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7.9萬輛和315.6萬輛,產量環比下降0.5%,銷量環比增長6.3%,同比分別增長29.2%和23.5%。2023年汽車產銷雙超3000萬輛,分別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與上年相比,產量增速提升8.2個百分點,銷量增速提升9.9個百分點。
12月,汽車出口49.9萬輛,環比增長3.5%,同比增長54.3%。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42.2萬輛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53.3%;商用車出口7.8萬輛,環比增長2.5%,同比增長59.9%。2023年,汽車出口再創新高,成為拉動汽車產銷量增長的重要力量。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出口對汽車總銷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7%。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414萬輛,同比增長63.7%;商用車出口77萬輛,同比增長32.2%。
12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71.3萬輛和279.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0.3%和7.2%,同比分別增長27.7%和23.3%。2023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12.4萬輛和2606.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和10.6%。我國乘用車市場連續九年超過2000萬輛。在轉型調整期過程中,自2020年以來,乘用車銷量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2023年,乘用車市場競爭加劇,同時伴隨市場日趨回暖,購車需求進一步釋放,我國乘用車市場形勢逐漸好轉,回歸正常節奏,有效拉動了汽車增長。
(圖片來源:中汽協)
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7.2萬輛和11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5%和46.4%,市場占有率達到37.7%。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分別占商用車產銷的17.4%和17.5%;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占乘用車產銷的40.9%和40.4%。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車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分別占商用車產銷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占乘用車產銷的34.9%和34.7%。
部分新能源品牌具體零售銷量如下:
重點行業動態
1. 政策跟蹤
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其中提到,加快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輕型環衛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 80%:加快淘汰采用稀遭燃燒技術的燃氣貨車。推動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打造清潔運輸先行引領區,培育一批清潔運輸企業。在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業和物流園區推廣新能源中重型貨車,發展零排放貨運車隊。力爭到 2025 年,重點區域高速服務區快充站覆蓋率不低于 80%,其他地區不低于 60%。 (來源:第一電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其中提出,2024年1月 1 日至2024年5月 31 日為過渡期。2024年1月1 日起2023年12月 31日前已進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以下簡稱《免稅目錄》且仍有效的車型將自動轉入《減免稅目錄》。相關車型要及時上傳減免稅標識、換電模式標識換電模式車型、燃料電池車型等按本公告要求補充相應佐證材料。2024 年6月1日起,不符合本公告技術要求的車型將從《減免稅目錄》中撤銷。(來源:第一電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公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辦法提到,汽車生產企業應承擔裝機的動力電池回收主體責任,電池生產企業承擔直接銷售至市場(如電池租賃運營機構等)的動力電池回收責任,梯次利用企業承擔生產的梯次利用產品回收責任;電池租賃運營機構、機動車維修經營者、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回收服務網點回收經營者、綜合利用企業及其他產生廢舊動力電池的單位應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保障廢舊動力電池的規范利用和環保處理。汽車生產企業應通過新能源汽車銷售商等渠道記錄新能源汽車及所有人溯源信息,在汽車用戶手冊或其它隨車交付文件中明確動力電池的維修、退役、回收等要求及程序,在動力電池達到企業規定的退役條件時,及時通過車載信息系統或售后服務渠道等途徑告知新能源汽車所有人回收處理的要求與程序。(來源:蓋世汽車)
國家發改委發布《“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 (2024 2026年) 征求意見稿》擬提出,推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支持自動駕駛汽車在特定區域、特定時段進行商業化試運營試點無打通汽車公司、第三方平臺、運輸企業等主體間的數據壁壘,促進道路基礎設施數據、交通流量數據、駕駛行為數據等多源數據融合應用,提高智能汽車創新服務、主動安全防控等水平。(來源:界面新聞)
工信部網站發布《關于2024—2025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2024年度、2025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28%和38%。乘用車企業核算新能源汽車積分達標值時,低油耗乘用車生產量或者進口量按照其數量的0.2倍計算。(來源:經濟觀察網)
2. 美國發布新規再打壓中國,使用中國電池的美國汽車將不再享受稅收抵免
美國財政部宣布,2024 年起美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中如果包含中國等國家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將不再有資格享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 提供的高達 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來源:第一電動)
3. 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進入提速關鍵期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產業進入發展提速的關鍵期。今年 1 到 11 月,我國累計生產燃料電池汽車 5261 輛,同比增長35%,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在技術方面,燃料電池系統成本下降到每干瓦 3000 塊錢,比 2020年降低了 80%,電堆體積功率密度達到每升 4000 瓦,比 2020 年提升了 35%。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我國突破了很多關鍵技術,在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以及氯氣循環系統八大零部件實現了 80% 以上國產化的程度,從技術角度來講和國際水平非常接近。(來源:IT之家)
4. 《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1.0》發布
在2023 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聯合行業共同研究編制的《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1.0》研究成果發布。《路線圖 1.0》提出了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實施路徑。總體目標上,《路線圖 1.0》明確汽車產業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至 2060 年支撐國家碳中和發展目標如期實現。其中,碳達峰階段目標方面,明確 2025 年、2030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目標分別為45%、60%,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分別達到 50%、65%,零碳商用車市場滲透率分別達到 15%、30%。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中明確,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左右,但《路線圖 1.0》中 2025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目標設定為 45%,較 20%顯著提高。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 29.8%,超預期發展,將這一目標提高符合產業發展實際,也兼具引領性。(來源:21 世紀經濟報道)
5. 哪吒汽車開研全球最大的 20000+噸壓鑄設備
12 月 15 日,哪吒汽車與力勁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哪吒汽車將與力勁集團共同研發全球最大的 20000+噸壓鑄設備,將超越小鵬使用的 12000 噸壓鑄機,超越特斯拉問界使用的 9000 噸壓鑄機,超越極氮等采用的 7200 噸壓鑄機,實現 B 級車底盤制造等更大尺寸領域的一體化壓鑄。同時,哪吒汽車還向力勁集團采購多臺大型智能壓鑄設備。此外,雙方還將共建合資公司在安徽建設壓鑄示范制造基地,打造全球最大產、學、研一體的壓鑄研究院,將為用戶帶來更輕量化、更長續航、更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車。此次合作,刷新了汽車和壓鑄設備兩個行業的紀錄,將推動產業向更高端、智能、綠色、高效的前景進化。(來源:第一電動網)
6. 華為數字能源:計劃2024年全國部署超 10 萬個全液冷超快充樁
據“華為數字能源”官方公眾號,在 12 月舉行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期間,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侯金龍發表演講表示,將推動全面高壓化超快充,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協同發展。侯金龍表示,華為數字能源將攜手客戶、伙伴,計劃于 2024 年率先在全國 340 多個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過 10 萬個華為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實現“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來源:IT之家)
上市新車速覽
1. 嵐圖追光PHEV,新車共計推出2款車型,售價 25.28-27.78 萬元。動力方面,配備前、后兩臺電動機,以及 1.5T 混動專用發動機,最大功率為 100kW,電動機總功率290kW,電池容量將達到43kWh,CLTC 純電續航里程達到 262km,滿油滿電下 CLTC綜合續航 1260km,最低荷電狀態油耗 5.4L/100km。
2. 長安啟源Q05,新車共推出 5款車型,售價區間 11.99-14.99 萬元。動力方面,搭載 1.5L 自然吸氣發動機配電動機組成的插電混動系統,新車純電續航將有60km和125km 兩種,長續航版本車型綜合續航1215km,綜合油耗低至1.33L/100km,WLTC 工況饋電油耗 5.3L/100km。
3. 比亞迪宋L,新車共推出 5款配置,售價區間為 18.98-24.98 萬元。動力方面,其將提供單電機以及雙電機版本,四驅版搭載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 150/230/380kW;單電機版電機最大功率為 230kW,CLTC工況純電續航 550km、602km、662km。
4. 大眾ID.7 VIZZION,共推出3 款車型,售價為 22.7777-26.2777萬元。動力方面,單電機版最大功率 150kW,雙電機版車型前電機最大功率80kW,后電機最大功率 150kW;電池容量為 84.8kWh,兩驅車型的 CLTC 綜合續航 642km,四驅車型的 CLTC綜合續航 570km。
5. 星途星紀元ES,新車共推出5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 22.58-33.98萬元。動力方面,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分別為 185kW 和 230kW,雙電機版本則分別為123kW/230kW。根據配置不同,該車將提供 570km、605km、650km720km 和905km續航(CLTC 標準)。
6. 問界M9純電版,售價區間為 50.98-56.98 萬元。動力方面,純電版車型的前電機最大功率為 160kW、后電機最大功率 230kw,搭載由寧德時代提供的容量為 97.682kWh 的三元理電池,在 CLTC 工況下的純電續航里程為 630km。
問界M9增程版,售價區間為 46.98-54.98 萬元。動力方面增程版使用的是 H15RT 1.5T 發動機,熱效率 41%,最大功率為 112kW。雙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 165kW 和 200kw。電池則是來自寧德時代的三元理電池,標配 42 度電池,CLTC工況下綜合續航達到 1362km,純電續航 225km。
7. 新款奔馳 EQE SUV,共推出4款車型,售價區間為48.6萬-63.06萬元。動力方面,該車采用純電驅動,3504MATIC 最大功率292 馬力先鋒版 CTLC 續航 613km,豪華版為 595km。500 4MATIC 最大功率 408 馬力,CTLC 續航為 609km,所有車型都采用雙電機四驅。
1. 光羿科技
12月8日,投中信息研究院發布了第四屆“銳公司100榜單”,光羿科技登榜“2023投中榜·銳公司100”。此次榜單評選是投中研究院從企業外部關注度、產業協同性以及產業影響力三大維度,綜合性評選出100家年度最具創新力和成長力的創新科技企業。評選的重點領域包括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等科技創新賽道。再從中評選出融資活躍度高、成長性強的企業,并以“銳”冠名之。
2. 禾賽科技
12月 26日,禾賽科技宣布,公司自成立以來激光雷達累計交付量突破 30 萬臺,成為全球首個創下此里程碑的車載激光雷達公司。
3. 六分科技
投中信息2023年度“銳公司100榜單”發布,六分科技憑借突出的創新力和成長力成功入選,是高精度定位服務賽道的唯一上榜企業。
4. 億咖通科技
億咖通攜手全球領先的新奢純電汽車科技品牌smart,共同宣布成立智馬達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將聚焦技術開發,以人才互通與聯合創新,拓展億咖通科技技術生態,進一步滿足全球消費者個性需求,將smart打造成為具備行業標桿級智能化體驗的品牌;共司以創新合作范式,加速全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