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宏觀數據整理
10月18日至10月25日,美元指數上漲0.29%,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 0.01%至1:7.1240。美國一年期國債、十年期及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呈現上漲態勢。黃金期貨價格上漲0.72%。比特幣下跌0.28%。以太幣下跌5.65%。大宗商品中螺紋鋼、玉米期貨價格上漲,而紐約原油及大豆期貨價格則下跌。
信息來源:英為財情、新浪財經等
每周宏觀大事件整理
【中共中央、國務院: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
據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其中提到,主要目標是,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提出提高產業工人經濟收入。堅持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產業工人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措并舉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創新創造、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為重點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股權激勵等。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發布分職業(工種、崗位)、分技能等級的工資價位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介紹2024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10月23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2024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并答記者問。
強化行業引導 積極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關于如何發力穩定工業增長的問題,趙志國表示,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強化行業引導,加強標準質量引領、增強行業自律,積極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制造等新產業新賽道。趙志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增強發展動能方面,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研究制定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制造等新產業新賽道。
多措并舉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汽車生產準入管理政策。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多措并舉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好汽車以舊換新、車購稅和車船稅優惠等促消費政策,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新啟動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指導意見,積極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汽車生產準入管理政策。推動出臺《機動車生產準入管理條例》,健全“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試行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自我檢驗,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探索開展企業集團化管理,支持企業提質增效、做優做強。引導企業立足長遠,加強技術升級、產品迭代、模式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
加快釋放內需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持續做強做大中國消費電子產業。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將結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實好《關于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相關政策文件,加快釋放內需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持續做強做大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同時,我們將持續支持國內優秀的消費電子企業研發創新,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對新興熱點技術的配套支撐能力,不斷提升產品供給水平。
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了246 EFLOPS,國家樞紐間20ms時延保障能力全面實現。趙志國表示,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了246EFLOPS,國家樞紐間20ms時延保障能力全面實現,有效支撐了算力資源配置和數據要素流通。完善中國算力平臺和算力互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持續強化算力網絡質量和運行安全監測。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新技術設施蓬勃興起,現有完成備案并上線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近200個,注冊用戶超過了6億。
打造一批能力強、活力足、潛力大、競爭力強的數字經濟企業。陶青表示,下一步,我部將持續推進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關鍵技術領域研發創新和產業化發展,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選種、育苗、培優”全周期培育體系,建立全國統一、部省聯動的獨角獸企業培育體系,打造一批能力強、活力足、潛力大、競爭力強的數字經濟企業。
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陶青表示,抓緊制定出臺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文件。聚焦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方向和領域,加大科技金融、數字金融、跨境金融、政策性金融等支持力度,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供多渠道、可持續的資金保障。聯合相關部門盡快建成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
【國資委: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變、生物制造、6G等未來產業】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黨建研究》日前刊發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署名文章稱,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文章提出,深入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圍繞強化技術攻關、優化產業組織、集聚產業要素、培育產業生態、激發人才活力等關鍵著力點,強化與產業鏈上各類所有制企業協同合作,大力發展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變、生物制造、6G等未來產業,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領軍企業。
信息來源:新華社、工信部、國資委、華爾街見聞等